葛華霖
何為責任?將責任二字拆開進行解析,“責”指的是職責,“任”指的是任務,因此責任指的是個體身處社會中必須遵守的職責、規則還有任務。然而何為自動自發?自動自發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積極主動履行職責的態度,也是一種追求高度責任感的奉獻精神。于是“自動自發”與“責任為上”不謀而合,成為如今中遠人的信念支撐。
作為一家躋身世界500強的航運界跨國企業集團,責任是企業價值觀中的一項基本要素。“責任為上”,指的是中遠對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一種態度,它源自于從實踐培養起來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中遠人的智慧結晶和精神主流,是企業對于正確價值觀的自覺自悟。
“責任為上”是中遠人基本準則之一,是中遠人政治覺悟、主人翁意識的判斷標準之一,是價值觀的直接反映。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責任為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表現為對本職崗位、本職工作的負責精神,凡事把責任居首位,而不是只要職位不要職責,只要權力不要責任。其次,表現為干好本職工作的“質量”首位意識,就是具有精益求精、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出政績、出成績、出精品的意識,高標準、高質量地干好本職工作。再次,表現為多做工作的“效率”首位意識,就是具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精神。
要樹立正確“責任為上”的價值觀,就必須先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責任為上”。“責任為上”是一種角色意識、崗位意識。作為企業的一員,就要知道自己這個崗位、這個工作、這個環節在企業構架中、在企業各項工作的鏈條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對企業整體工作應負的責任,從而自覺做好本職工作,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客戶負責,對企業負責,對職工負責。
“責任為上”是一種精神狀態,表現為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緊密相連的敢于負責、勇于承擔的精神。有了責任感,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對事關企業興衰發展的事、對事關職工利益的事處處關心,形成工作意志和個人品格。作為企業領導干部,就能團結和凝聚廣大職工群眾,開創工作新局面;作為一名普通員工,就能團結和帶動周圍的同志,創造出一流的成果。
“責任為上”是一種品行和情懷,與忠誠不分家。沒有忠誠之心的人不可能產生出責任心。不忠誠于企業的人,就不會有“以企為家”的意識,也就不會有“企榮我榮、企衰我恥”之責。對工作沒有忠誠之心的員工,也不會把自己所擔負的工作做好。
“責任為上”是一種境界和覺悟,體現自我約束,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把責任放在首位的人永遠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企業利益之下,關心大局。有責任心的人能主動完成工作任務,不用推就動、不用撥就轉,也從不挑肥揀瘦,不找任何完不成任務的理由、借口和困難,每一項工作都會做得很圓滿,無須揚鞭自奮蹄。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既然選擇成為一名中遠人,選擇了一種工作崗位,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即便再艱難困苦,那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僅僅只享受工作帶給你的益處和快樂,應當將“責任為上”牢牢銘記,讓它成為你心中的原動力,這樣才能真正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無論做什么工作,首先都要有責任心,“責任為上”,把責任放到第一位,用責任來約束言行,久而久之,對工作的高度負責就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這種習慣將在不知不覺中促使工作臻于完美。
“自動自發”的概念是源自于阿爾伯特·哈伯德上世紀初寫的一本全球暢銷的商業書籍,是對其另一本名作《致加西亞的信》的補充和延續。《致加西亞的信》講述了1898年古巴獨立戰爭期間,為了與古巴起義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系,美國總統威廉·麥金利派羅文送信,沒有人知道加西亞在哪里,羅文卻毫不猶豫、沒有任何推諉地接受了這項艱險的任務。他獨自一人歷盡千難萬險,在極端艱難的困境下,以絕對的忠誠和創造奇跡的主動性,把信件交給了加西亞將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動自發”的偉大精神,而支撐著羅文完成如此艱難任務的恰恰正是他心中那一份高度的責任感。所以,發揚“自動自發”精神是強化“責任為上”重要手段。
好萊塢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曾出演過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影片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承擔起單親責任,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不懈努力、奮發向上成為一名股市交易員,在他的堅持下最后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這個由現實改編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將責任扛在自己肩上負重直前的勇者,必須具備有強大的精神力量,這也再次印證了“自動自發”對“責任為上”的重要性。
自1961年中遠承載著開辟新中國遠洋運輸事業新紀元的重任起,“責任為上”的正確價值觀經一代代中遠人傳承、發展,為企業創造了豐厚的歷史,奠定了堅實的基業,實現了發展的跨越。相信只要持續發揚“自動自發”的精神,不斷強化“責任為上”的價值理念,中遠這艘名揚中外的“航運巨輪”將繼續乘風破浪,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出燦爛的光芒。